教务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设置  教务资讯  管理文件  人才培养  办事指南  下载专区  支部建设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管理文件  
 
 教育部文件 
 教育厅文件 
 学校文件 
 
  学生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文件 > 学校文件 > 学生文件 > 正文
 
武汉工业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
2007年12月18日 00:00    教务处  浏览: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了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经研究,决定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制,并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请条件

凡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课程等级考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学艺术创作及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

二、创新学分核定标准:

(一)学科竞赛

1、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含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获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个人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5、4、3学分/项,获团体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参与者每人分别计4、3、2学分/项;获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个人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4、3、2学分项,获团体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参与者每人分别计3、2、1学分/项。

(二)科技活动

1、在国际性大学生科技活动(含设计、发明创造等)中获奖者或研究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或获得专利的,经学校审批,可获得5个创新学分。

2、在国家级科技活动中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5、4、3学分/项,获集体一、二、三等奖的,每人分别计4、3、2学分/项;在省级科技活动中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4、3、2学分/项,获集体一、二、三等奖的,每人分别计3、2、1学分/项;获国家级或省级科技活动优秀奖、鼓励奖者,每人分别计2学分/项、1学分/项。

3、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工作,凡在其中独立承担一部分工作并作出相应报告者,由导师签署意见,经校奖励学分领导小组审核后可奖励1-2学分。

(三)学术论文

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重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其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的论文、文学作品、书评、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等,其第一作者分别获得8、6、4、2个创新学分,合作者(只取第一合作者)分别获得4、3、2、1个创新学分。

(四)实验项目

凡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并由实验教师签署意见经学校奖励学分领导小组审核后,可获得1-2个创新学分。

(五)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1、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考试通过或成绩合格者分别获得2个或1个创新学分,成绩达到优秀标准者,加计1个创新学分。

2、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六级(或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或成绩合格者获得3个创新学分,在省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者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

3、英语等级考试或竞赛的创新学分可累加计算,但其最高额度为5个创新学分。

4、在省级以上计算机资格考试中,获软件程序员或网络管理员证书者分别计1个创新学分,获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或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证书者分别计2个创新学分,获系统分析师证书者计3个创新学分。

(六)社会实践活动

在团中央、团省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活动积极分子或者集体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的个人或者集体中每人计2个创新学分。

(七)其他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或在文学艺术创作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者,经本人申请,所在院(系)签署意见,学校审核,可计1-2个创新学分。

三、认定办法

1、学生申请创新学分,应由本人写出申请并填写《武汉工业学院学生创新学分申请表》交有关教师签署意见,经学生所在院系领导签署意见后交校学生创新学分审核小组审核。经认定符合规定的,学生可免修相应学分的选修课程,并记入学生本人学籍档案。

2、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若有相同时,取最高奖项计创新学分,不重复计算。但不同类别的创新学分可进行累加。

3、学术论文类、成果类申请创新学分的学生,必须是冠名武汉工业学院的论文或成果。

四、创新学分记载

各学院(系)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下发的学生取得创新学分的正式通知及时将学生所取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名称为“创新教育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科竞赛、文体)类”。

五、本办法从2005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在此之前取得的创新学分可追溯计算。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中国教育在线 | 中国教育信息网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北省教育厅 |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

版权所有: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